很多职场人,经常会觉得自己在很多时候比别人“缺了条腿”,今天觉得我不是这专业出身的啊,明天又抱怨这工作需要的技能我看起来不可能达到啊等等疑惑。今天我们就从金融财务人职业发展中两个常见的误区——“非金融专业不能干金融”和“数学不好不能学会计”入手,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是不是“缺了条腿”就应该去自暴自弃了呢?
非金融专业能干金融吗?
一提到金融的热度,堪比火山的岩浆喷发之际释放出的无尽能量;一说到金融的复杂度,又让很多人望而却步,退避三舍,脑神经绕到打出中国结来。
如果你听到新认识的某君以看似无意的口气说出自己是搞金融的,在金融行业工作,文史哲出身的你立马肃然起敬,瞬间眼神里多多少少布满了一丝崇拜的神情。
等他一边跟你解释你听不懂的他的工作的内容,一边你就陷入无尽的遐想了:人家学金融多好啊,听起来就很炫酷;学金融一定懂得很多高深的金融方面的知识,华尔街就是金融的代名词啊;我反正是学不来金融了,又不是金融专业毕业的。
现在学什么出来真不一定就干什么。而且大家都清楚,在大学里学到的很多知识在工作了之后完全用不上,许多内容还是得重新开始学起。
那你可能说,人家学了四年了呢,这差距大着呢,那是有积累的呢,怎么比得上啊。其实,你反过来想想就知道了,那不叫积累,更准确的应该是基础。就好比,问问你自己的专业,你有积累吗?
一魔都纯工科的同学,倒腾计算机的,满心欢喜地毕业之后发现工作待遇也不好,内容也不喜欢,痛定思痛之后下决心转行。由于魔都金融行业名列高薪行业之首,于是没想太多就自然而然地决定向金融业进发。但你说金融行业竞争那么激烈,本专业的已经拼得扶墙,更何况你一个跨专业背景来的呢?
向学金融的朋友请教之后,同学决定考个证书当行业敲门砖,正好中国的职场也看重这些资质。于是,想往投资行业发展的他,选择了CFA,据说含金量还比较高,金融业认可情况也好。他也不是说说玩的,还真就开始做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一定会后悔,所以不如现在做,即使看起来可能性很小。但不做,可能性必然为零。
因为毕业了不能再向父母伸手了,所以得每月得有一笔让自己活下去的薪水。所以当时,他只有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试。其中的辛苦,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就像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的人可能也无法理解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的人考上时的热泪盈眶。
不过,同学是一标准的工科生,动手去做的价值导向还是比较强的。他也发现真正沉下心来不想太多,不被那些无可安放的小情绪所左右,其实很多遥不可及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困难。
CFA全英文的试题,刚开始读题都不顺溜,多看看也就慢慢习惯了;那些教材厚厚的几大本,堆起来老高,做个计划一天解决一点也就慢慢变薄了;案例分析没有专业的金融知识做背景,怎么也看不懂,一个一个知识点去补,金融术语见一个学一个,层层地往深了递进,慢慢地看似深奥的金融也能变得越来越“亲善可人”了。
同学顺利地考出了CFA,拿到了金融职场的通行证,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由于非金融专业背景出身,工作后他也没有怠慢,又拿下了FRM等金融证书,以此作为激励自己在金融领域不断纵深的驱动力。
勤奋的他进了一家债基公司,后来由于表现突出,一路做到了债基经理。他们团队里,非金融专业的只有他一个,可是恰恰由于他独特的专业背景,却经常能够从不一样的观点和角度来看待问题,提出许多新的见解,把自己的劣势反而转换成了一种优势,这也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
高顿财经CFA研究中心的Antony指出,“其实金融的门槛并没有很多人想得那么高,我身边也有很多跨行业进来做得特别好的人,所以现在我会经常去鼓励那些想要进入这一行的年轻人,大胆地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业,把不可能的标签撕掉,用行动来证明。”
数学不好能学会计吗?
闺蜜恬静怡人,稳重务实,平易近人,人也比较耐心。但是,她从小被父母以高压的态势“监管”着,在一种“高度集权”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有任何忤逆的想法都不被允许,所以形成了一副习惯性服从的温顺状。她的父母的脾气大致是这样的:大学前包办你学习生活的所有一切事务,包括各项决定,大到选什么专业,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就这样把她的自立能力的培养剥夺到极致:我们给你安排的就是最好的,只要照我们这样来就可以了。
刚进大学那会儿她的自理能力真是超级差的,连扎个蚊帐套个被子都捯饬半天还弄不好。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也是石头滚下山,到哪算哪。
我们问她以后的理想的职业是什么,想要干什么。她唯唯诺诺地说,“我不知道啊,你们觉得我能干什么啊。”每次她以同样的答案回答她的父母,他们立马就暴跳如雷,“你怎么连自己做什么都不清楚?”他的父母却没意识到他们的女儿长期已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只等着她们给出的现成安排。即使上了大学后有了自己可以选择的权利,她却已经丧失了做出选择的能力。
她曾经有透露过自己以后想当会计,走财务人这条道路。我们都觉得挺好,但是看她没什么动静就问她怎么不去尝试。她底气不足地说:“我担心我做不了,我的数学不好。”
那天我们聊天,一室友提起她的表姐,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主管,CPA和CMA双证在手。我们都无比羡慕,她也两眼放光地问:“你姐姐好厉害,她是不是从小就是数学就特别好的那种啊?
室友想了一会儿,一字一句地说:“也没有吧,她数学其实没多厉害,一直不是强项,高考数学也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分数。而且,她也不是会计专业的,本科学的和会计也没有多大关系。”
“数学不好,也能做会计?”她惊讶不已,一直以为数学不好做会计就没机会了。
室友哈哈大笑,“那你可能还不太了解会计吧。其实会计比较偏文科,当然有强大的数学功底更好,没有的话也是可以做的呀,不要轻易就把自己给限定住了。我表姐考CPA的时候我们家也觉得她数学也不咋地,考这个应该没戏吧,没想到人家最后生生就自己给考过了,最后发展的不也挺好吗?数学不好只是你给自己贴的一个标签,不去尝试的借口罢了。”
闺蜜想了想,似乎明白了点什么。第二天,就看到她把CPA的书给买回来了。“虽然我还是很没底气,但我想试一试。这一次,我想自己主动去尝试完成一些事情而不是被动地等着我的父母给我的安排。”
没错,有些人有“我数学不好,是不是就不能做会计”这样的疑问,是因为他们只盯着存量而无视增量。数学不好可能只是过去的一种状况,而且自己也把未经证实的负面效果给自我放大了。
高顿财经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的Frank戏称,“其实,会计就相当于是一个熟练操作工种,‘他们不生产数字,他们只是数字的搬运工’。谨慎地把那些小数字,放到原本属于它们的合适地方去就可以了。数学不好就不能当会计这样的话是有待商榷的。很多时候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其实也不复杂的。”
看别人的“腿”都像“蜈蚣”,看自己的“腿”都像“美人鱼”。职场人,你并不总比别人“缺了条腿”,愿不愿意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不利变有利,却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与职场人,你并不总比别人“缺条腿”相似信息
相关评论发表我的评论
|